close

2019 年都在台灣大陸創業

一開始是舅舅代理奈米碳粉的農業資材, 要我幫忙.

然後代理胜肽養蝦資材, 再到養殖白蝦, 室內養殖場的規畫服務....

過程非常的曲折

我們從原料的了解, 到業務的開創 , 團隊的建立, 公司成立, 養殖技術的取得.... 等過程中經過了許多困難

兩代間的管理思維落差. 家庭企業的溝通, 決策的過程, 技術長的問題, 利益的分配, 人員的管理都是在這過程裡發生的主要問題

林林種種 最後發生的疫情 所有的努力幾乎打水漂

現在靜心下來檢討這段旅程

在台灣會碰到各種不同的商業機會

因為長輩/資方的原因, 我們從農資代理商變成開發商. 講白了就是這個農業資材的價錢太貴. 老闆想要自己開發.

我對於這樣的決策覺得有意見, 但中立的說, 工廠給我們一開始的支持/開發的量一質變調. 也引起了老闆的反感. 這件事情在他的主導下, 就變成我需要去找這個資材的替代品

過程曲折就不說. 但努力了一個月, 最後在推廣的階段還是覺得這樣的天然農業資材還是在台灣難以推廣. 成本過高

這個農資的生技公司老闆還擁有一個生產防彈設備的公司. 這段時間裡, 公司也要求我們團隊去開發防彈背心的業務. 我還為此跑到大陸的兵工廠, 去看看是否有機會買原料.

回到農資材業務的開發.

正當我們發現成本過高, 開發不易時, 老闆又碰到了一個科技公司, 生產水產用的胜肽. 聲稱可以解決現在台灣養殖白蝦, 草蝦育成率差的問題

也是非常貴的生物科技

為什麼會決定往這個方向創業呢?

主要是因為台灣養蝦的育成率實在太低. 不管是白蝦, 草蝦, 泰國蝦, 都只有10% 不到的育成率. 而這個胜肽產品宣稱可以提高育成率到70%~90%.

這樣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嚇人的. 如果真的可以做得到, 這是我這麼多創業中利潤最好的產業.

我們在開發的過程中, 在facebook上認識了一個年輕人. 剛經過了事業的低潮. 剛大賠了兩億台幣. 大家因為有共同的養殖夢, 所以決定結盟. 透過他的養蝦專才, 我們手邊的生技資源, 大家一起來投資養殖.

經過了這一輪的操作. 我們從資材代理變成了養殖業者. 同時做養殖規劃.

一下子兩岸各種合作, 專案都找我們去評估, 跑了四川, 福州, 北京.跟各種上市公司開會. 跟各地政府的領導見面.

說到底,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這個年輕人有過的成功經驗, 室內養殖的紅利, 還有無毒蝦/有機種植這樣的大健康相關領域的潮流

我們行銷管理的團隊邊學邊做. 企劃一個接著一個. 每個案子都是上千萬的投資額. 過程裡都在等待回復和一些空頭資票的承諾.

三四個月後,胜肽資材老闆突然的撤離, 連同快簽下的養殖場也一併的取消. 檢討後, 我們覺得是這資材公司的操作也很有問題. 他們似乎有更好的吸金方式的.

這個年輕的技術長也因為自己的問題, 選擇了離開團隊.

這下子, 資材和技術都離開了. 業界一堆傳言說我們因為這個年輕人的原因吸金....等等.但我們真的是想要好好的發展這個事業.

幾個大老闆開會後覺得繼續走下去. 我重新找技術, 重新找了池塘, 準備在嘉義一塊7甲地的土地養殖白蝦,和混養司目魚.

另一方面找了個有相關經驗, 得過台灣百大農業青年獎的專家來做技術長, 跟他買了室內養殖的設備, 從台南搬到台北來做室內養殖場.

同一時間, 一個前職棒選手大哥, 在澳洲經營水產10多年, 跟我們接上線. 靠他的人際關係, 我們增加了一個股東. 然後在大陸浙江湖州租了一個室內養殖場.

三個方向幾乎無縫接軌的進行著.

看起來這個事業要走向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

可是, 多了人, 就有了多的算計.

主要老闆是我的親舅舅 和 這個澳洲大哥帶來的資方. 我負責執行, 和行政, 與企劃等.

嘉義開始室外養殖, 新北的廠在安裝循環水系統, 管線, 實驗室. 湖州廠在整理水源和清理環境.

在其他兩個室內場整理的時間, 我先下去嘉義. 跟著師傅學習養蝦. 住在池邊, 早上六點起來, 晚上九點十點巡完池後睡.

過了快三個月養殖人的鄉下生活.

中間碰到好多管理上的問題.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是純員工. 嘉義的技術和養殖跟另一個年輕人合作. 所以資方在信任這個師父上就有了些問題.常會要求盤點. 這個實在不是養殖人會做的事情.

在薪水和待遇上在認知上也跟我們的上一輩的老闆有落差. 常常有績效與薪資的問題需要協調.

再來就是,可以信任的人離職太快

那個環境其實對於我這個都市小孩來說真的是很惡劣的環境. 工作也都是非常吃體力的工作. 沒有自來水, 有蟑螂有蛇.... 也有無價的星空, 還有熱情的南部民情

總結來說, 不考慮產出的話, 是個辛苦但健康的生活.

第一次嘉義收成不盡理想, 原本預期的50-60%育成率,變成只有3-5%.第二期的放苗也在優化操作後開始了.

在那之後,湖州廠準備的差不多了.

我和堂弟飛到了湖州支援.

湖州廠原本是由澳洲回來的大哥主導.

這個大哥不是資方, 但心裡編列了一個超大的預算想要改變湖州廠的規格.

這裡原本是孵化泰國蝦苗的地方. 淡水, 淨水循環設備基本上是用來騙政府補助, 乍看下是個高級的工廠, 但其實不適合海水養殖.

到了這裡我才發現, 大哥在當地忙於各種不同的案子的談判, 家庭問題, 自身的金錢問題. 廠務的安排根本落後於規劃.

其實偏離不少.成功率應該不高.

要知道這裡是淡水環境, 我們要人工做出白蝦適合的海水環境.

我們的技術長也誇大自己的技術. 給了錯誤的指令.

這些人的人心都很有問題. 明明是專家, 但不是真的要來幫忙的.

弄了兩個禮拜開始放苗, 第二天全部死光. 我們必須重新找海水條配的配方, 然後重新做水.

那段時光真的算黑暗. 也是三個月. 因為需要,我先回台灣把室內場處理好.

技術長的問題日漸嚴重, 因為原本一個月的工程他做了四個月. 雖然我們要求他支援南部, 但他的態度讓老闆們無法接受.

明明幾乎照著他的要求建置, 他也有成功的經驗, 但放養的效果總是有問題. 然後檢討都沒有他的問題.

作為技術與資方中的調解人的我, 在台灣的這段時間忙著滿足雙方的要求, 還要在資金不足的狀態下調整嘉義廠的開銷.

這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2019年底我因為個人原因需要回美國一趟.

結果發生了疫情.

中國廠只能認賠撤出

台灣廠人員都離職.

嘉義的租期到, 不願意續租. 人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疫情成了止損的開頭.

除了這些.  我在台灣的時間還幫亞馬遜推廣了跨境電商. 跑了幾個南部的工廠. 希望他們把跨境的業務交給我來管理.

也參加了好幾個跨境電商的聚會. 在台灣把電商公司結束. 整理了老舊的工廠. 把那個位置整理出變成室內養殖場.

而在大陸的時間也因為這些大人物的需要, 要求我們找尋雞爪的進口. 為了這個案子, 我也是忙了快一個月. 後來資方又變卦.

在台灣找創投的過程.... 跟朋友合作的足膜.....之後再寫心得.

再次總結

2019年 滿滿的忙碌.創業不易,這世界上生意亂做的人真的很多,高級的騙子也很多

這段給我的震撼不小

現在還在疫情嚴重的美國喘氣著

 

 

 

 

 

 

 

 

 

arrow
arrow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